1937年9月,苏州河边的一处临时工事里,几名满脸硝烟的中国士兵正围着个铁疙瘩手忙脚乱。
"狗日的,又卡壳了!"班长老李急得直跺脚。这门从德国远渡重洋来的37毫米反坦克炮,此刻正肩负着阻挡日军装甲部队的最后希望。
说起日军的坦克,那可真是战场上的黑色幽默。九四式轻型坦克小得像个移动的铁皮箱子,重量还不如现在街上跑的五菱面包车。八九式中型坦克的装甲厚度,搁现在连个智能手机都不如。不过在当年那个连步枪都不够分的年代,这些"铁罐头"愣是让中国军队吃尽苦头。
当时能打穿坦克的火炮全国还不到两百门。淞沪会战中,一个炮兵排长带着三门炮硬是顶住了日军一个坦克中队的进攻。"瞄准了打,炮弹金贵得很!"排长扯着沙哑的嗓子喊道。能省一发是一发,谁也不知道下一批补给什么时候能到。
国际军火的买卖在当时也是出奇的魔幻。奥地利造的炮要假道意大利才能运来,这不是跟现在找人代购一个道理?美国的巴祖卡火箭筒刚到中国那会儿,战士们还以为是啥新式烟花。直到亲眼看见一发就把日军坦克轰成了废铁,这才知道捡到宝了。
战场上的土办法更是让人哭笑不得。有把鞭炮挂竹竿上冒充机枪的,有用火把假装燃烧弹的。最绝的是拿竹竿绑着手榴弹去捅坦克履带,这招儿在台儿庄还真炸毁过几辆。但这大多是拿命换来的胜利,一个班十几号人上去,能活着回来的没几个。
记得在南京保卫战时,有个炮兵观测员为了引导反坦克炮射击,硬是在被日军包围的废墟里潜伏了三天。后来被人发现时,他手里还紧攥着那张画满方位标记的地图。这种玩儿命的打法,现在想来都觉得心口发堵。
现如今博物馆里那些锈迹斑斑的反坦克炮,静静地诉说着当年的艰难。欧洲战场淘汰的"破烂货",到中国却成了救命稻草。想想当时一个团能分到两门炮就算烧高香了,现在拍战争片动辄几十门炮齐射的场面,简直就是在"炫富"啊!
要说最讽刺的是,当年费老鼻子劲才能炸毁的"豆战车",搁现在随便个反坦克导弹就能收拾了。可就是这么些铁皮罐头,曾经让多少中国军人把命都搭了进去。每次看到抗战剧里那些夸张的坦克爆炸场面,我都会想起老李那句话:"狗日的,又卡壳了!"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或指导,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倍悦网配资-配资知识网站-股票配资交流平台-深圳十大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