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蛇类活动频繁的季节,野外徒步、农田劳作甚至城市绿化带都可能遭遇毒蛇。一旦被毒蛇咬伤,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器官衰竭甚至死亡。那么,如何识别被毒蛇咬伤?该如何正确急救?又有哪些常见的误区需要避免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n我国常见毒蛇种类
\n我国毒蛇种类较多,主要分为神经毒类、血液毒类和混合毒类:
\n1.神经毒类(如银环蛇、金环蛇)
\n症状:伤口疼痛较轻,但1~3小时后会出现头晕、视力模糊、吞咽困难、呼吸麻痹等症状,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死亡。
\n特点:早期症状隐蔽,易被忽视,但危险性极高。
\n2.血液毒类(如五步蛇、竹叶青、烙铁头)
\n症状:伤口剧烈疼痛、肿胀、出血不止,可能出现瘀斑、水疱、组织坏死等,甚至导致肾衰竭。
\n特点:局部症状明显,不及时处理可能致残。
\n3.混合毒类(如眼镜蛇、蝮蛇)
\n症状:兼具神经毒和血液毒等特点,既有局部肿胀坏死,又有全身中毒反应(如肌肉无力、呼吸困难)。
\n被毒蛇咬伤后的典型症状
\n1.局部表现
\n伤口有两个较深的牙痕(无毒蛇通常为细密的小牙痕)。
\n疼痛、肿胀、瘀血、水疱或坏死。
\n2.全身症状
\n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
\n视物模糊、言语不清、四肢麻木(神经毒)。
\n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血尿、血液毒)。
\n严重者可休克、呼吸衰竭、多器官损伤。
\n注意:部分毒蛇(如银环蛇)咬伤后早期症状轻微,但几小时后可能突然恶化,绝不能掉以轻心。
\n被毒蛇咬伤后,如何正确急救?
\n黄金原则:保持冷静,减少活动,尽快就医!
\n1.立即脱离危险区域
\n缓慢远离蛇,避免二次咬伤(蛇在受惊后可能再次攻击)。
\n不要试图捕捉或打死蛇,可拍照记录蛇的外形(方便医生识别)。
\n2.减少毒液扩散
\n保持镇定,避免奔跑或剧烈运动(活动会加速血液循环,使毒液更快扩散)。
\n去除戒指、手镯等束缚物(防止肢体肿胀后造成缺血)。
\n让伤肢低于心脏水平(如手部咬伤可自然下垂,腿部咬伤可平躺并抬高臀部)。
\n3.正确包扎(仅适用于神经毒类蛇咬伤)
\n用弹性绷带(或衣服、毛巾)在咬伤部位近心端5~10cm处加压包扎(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
\n不要用止血带(过紧可能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n4.尽快送医
\n拨打120或尽快前往有抗蛇毒血清的医院(普通诊所可能无法处理)。
\n记录咬伤时间、蛇的特征,以便医生针对性治疗。
\n常见误区:这些做法可能害了你!
\n1.用嘴吸出毒液。口腔黏膜可能吸收毒素,导致施救者中毒。
\n2.切开伤口放血。可能加重出血、感染,甚至损伤神经和血管。
\n3.冰敷或火烧伤口。低温可能加重组织坏死,火烧则无效且造成额外伤害。
\n4.饮酒“消毒”或乱用草药。酒精会加速血液循环,使毒素扩散得更快。
\n5.等待症状出现再就医。部分毒蛇(如银环蛇)咬伤后症状延迟,等出现呼吸困难时可能为时已晚。
\n如何预防被毒蛇咬伤?
\n1.野外活动防蛇:穿长裤、高帮靴,避免穿拖鞋或凉鞋。使用木棍“打草惊蛇”,避免直接用手拨弄草丛、石块。避免在夜间行走(许多毒蛇在夜间活动频繁)。
\n2.居住区防蛇:清理房屋周围的杂草、垃圾堆,减少蛇类藏身之处。家中可备用硫磺粉(有一定驱蛇效果)。
\n作者介绍》》》
\n沈桢巍、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急诊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急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急诊分会常务理事;主持并完成国家及市级课题5项,获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4篇,国内核心期刊20余篇;主编或参编论著8部,软件著作专利5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辅助治疗呼吸机脱机困难等。(资讯)
\n原标题:健康科普 怎样救治毒蛇咬伤,关键时刻能救命
倍悦网配资-配资知识网站-股票配资交流平台-深圳十大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